防治日光性皮炎
對日光較敏感的人,在強光照射后,外露部位的皮膚局部會發生急性炎癥反應,此反應的典型癥狀是皮膚紅斑、水腫,嚴重的還可以有水皰和糜爛,并伴有瘙癢感和燒灼痛。如果日曬面積廣泛,還可出現發熱、頭痛、惡心、無力、全身不適等癥狀。皮膚炎癥反應一般發生在日曬數小時后,24—36小時后可達到高峰,輕度日光性皮炎可自行消退,嚴重者必須及時進行治療。日光敏感性較強者應注意如下幾點:
(1)盡量避免強光曝曬,戶外要戴帽子。可外用一些防曬霜,一般以SPF值15-20的防曬霜為宜。
(2)局部皮炎可選擇適當的消炎止痛劑外擦,如有水皰產生或滲出液較多時,可用生理鹽水濕敷,注意不要弄破水皰,以防止感染。
(3)全身癥狀較嚴重者,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消炎止痛及脫敏類藥物進行治療。
高溫和強日照環境下進行戶外運動和比賽,運動員身體各器官系統功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,加強醫務監督工作,防患于未然,確保運動員以最佳狀態投入訓練是十分重要的。
防治運動中暑
運動員在高溫條件下運動時,容易引起機體體溫調節障礙而發生中暑。輕者出現頭昏、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動作不協調、面色潮紅、多汗、脈搏加快、體溫升高至38.5℃以上;重者體溫可高達40℃以上,甚至還可能出現汗閉、血壓下降、心律失常、意識障礙、肌痙攣癥狀。建議一些戶外訓練項目的運動員和隊醫應注意如下幾點:
(1)比賽前一周進行循序漸進的耐熱訓練,以適應雅典的高熱環境。訓練時要穿散熱性好的運動服,戴遮陽帽。
(2)在運動隊普及中暑防治知識,讓運動員了解中暑的早期癥狀,如口渴、大量出汗或皮膚干燥、汗毛豎起、頭部血管跳動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四肢乏力、步態不穩等,做到早發現早診治。
(3)運動前、運動中、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和鹽。
(4)隨隊醫務人員要加強醫務監督工作,發現有中暑先兆的運動員,應及時采取措施。一旦發生重癥中暑,必須及時轉送醫院治療。
夏季的體育鍛煉與日常保健
盛夏氣溫高、氣壓低的自然環境,對與之息息相通的人體是個嚴峻的考驗,我們必須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健身方式和生活規律,不僅要有適當的防暑降溫措施,注重日常的夏季養生保健,也應該進行一定的抗暑耐熱鍛煉,提高人體的耐熱能力。從事適宜輕快的體育活動,能有效地調節體內產熱與散熱的功能,從而達到身心康泰、平安度夏的目的。
1、積極有效的抗暑耐熱鍛煉
由于天熱,許多人不愿意多動,害怕出汗。殊不知,出汗本身就是為了維持體內平衡,因為經汗腺排泄能帶走大量的熱量和毒素,從而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。每天用30分鐘左右的時間,選擇在沒有陽光直射或光照不強的戶外散步、登山,做廣播操、健身操或進行游泳和騎自行車等有氧練習,可使人體內懶散的、停歇的汗腺開始“工作”。人體主動運動時排汗量的激增,使得汗腺分泌加快、通暢,經常性地進行夏季健身運動,還可使大腦的體溫調節系統更加完善,產熱與散熱機能更加靈活,有利于維持體溫的平衡。但當氣溫高于28℃時,應適當減少運動量,否則夏季的高氣溫、少睡眠,很容易造成體力透支。運動完畢要用溫水沖洗,及時更換衣物,有條件的話可進行桑那浴,但不應喝過冷或過量的飲品,也不要馬上進空調房間或到電扇前去吹涼。
2、必不可少的夏季養生保健
運動是人體代謝過程中最好的催化劑,但因為夏季環境溫度高,晝長夜短,所以運動后體內恢復正常代謝的調整也就比較困難。因此在鍛煉之余,夏季的日常養生保健就顯得尤為重要。首先要正確認識氣候的變化,避免煩躁、動肝火,使體內的“陽氣”得以宣泄;每天保持一小時左右的午休——它有助于體內的酸堿度平衡和神經系統的修復,符合“訓練——恢復——增長”的運動規律,又可以保證下午的精力充沛。其次,飲食宜清淡衛生,多喝些綠豆湯、西瓜水,及時補充鹽份;多吃新鮮蔬菜,如扁豆、冬瓜等,可起到健脾利濕的作用;葷菜以家禽、魚類為主,少食油炸食物和難以消化的生冷食品,適當控制三餐進食量。第三,搞好室內通風和降溫,少用電扇和空調。電扇不變的轉速,使得空氣的流通和振動,都以固定的頻率進行,導致皮膚自主呼吸的機會減少,使人體的調節機能衰退,進而可造成頭痛、無力等不良癥狀。
夏季鍛煉要科學飲水
在炎熱的夏天,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,一定要注意水分的補充,決不能因為體育鍛煉大量排汗而出現脫水,哪怕是輕微脫水,對人體也是非常有害的。如果一個人脫水超過了體重的20%,就可以導致死亡。然而不分場合、不分時機地大量喝水就能補充水分了嗎?顯然并不是。那么如何進行科學的飲水呢?這是體育愛好者,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必須了解和注意的一個問題。
一、適時
由于夏天水分容易消失,所以不管是運動前、運動中或運動后都要及時補充水分,使身體保持水分充足,生理平衡。運動前適當的補充水分可以保證在運動時身體的需要;而在運動中通過大量排汗,來降低體溫,調節機體的平衡。如果失水過多而又得不到及時的補充,則會使得血液濃縮,血流減緩,影響機體對四肢的供能、供氧以及代謝物,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泄,表現在運動中則是運動能力下降、中暑、昏迷等;而運動后飲水則可以消除疲勞,恢復體力,對人體健康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。
二、適量
人體在平時,每天排尿、排汗大約在1至1.5升左右,夏天則大大超過此量,所以每天至少應飲水1.5升,夏天則要更多。專家建議,夏天每天排汗1升應補水1.5升。在運動前,根據需要適當地進行水分補充是必要的,但不能過量,應不超過300毫升,大量飲水會對胃產生不良的刺激,使胃部賬痛不適、妨礙隔肌活動;在運動中補充水分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,每次控制在100至300毫升之間,并應間隔半小時左右。如大量飲水,會使水突然進入血液,血流量加大,增加心臟負荷,出現心跳加速、心慌、疲憊無力,頭昏眼花等;運動后有些人圖一時痛快大量喝水,也是不可取的,激烈運動后過量的水分會使已在運動中降低的血糖濃度繼續下降,引起頭昏、心悸、四肢無力;同時大量的水稀釋了胃液,影響了食欲和消化,對體力恢復有一定的影響。
三、適當補充鹽分
大量的出汗,會使體內的鹽分隨著汗液排出體外,體液平衡受到破壞,這時,細胞內外的滲透壓不平衡,補充的水分無法進入細胞內,又隨著汗而排出體外,得不到人體的吸收,越喝越想喝。如果失鹽過多,會出現肌肉供能不足,酸痛無力、抽搐等。在運動中可喝一些低濃度的鹽水、葡萄糖水、運動料、果汁等,這樣既可以補充水分,又可以補充無機鹽,保持體液平衡和血糖濃度,保證身體處于最佳狀態下進行體育鍛煉;運動后也不能圖一時之快猛喝冷飲,除了上面提到的鹽水、飲料外,可喝些熱茶、熱湯等。對解渴,恢復體力也能起到較好的作用。
總之,在夏天鍛煉的同時,一定要注意科學地補水,才能保證達到體育鍛煉的效果,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。
夏季運動四項注意
夏季高溫炎熱,但愛好運動的人們還會照樣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,此時需注意幾個問題,使運動和保健同步而行,獲取最好的效果。
預防中暑
夏日運動,人容易中暑,此時體溫突然急劇升高,又無法通過流汗散熱,頭痛、頭暈、心神不定等癥狀隨之而來,如果濕度較高就更容易發生中暑。所以,夏季運動一定要從低運動量、短時間開始,讓身體慢慢適應炎熱的天氣,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運動。
合理補水
劇烈運動后冷飲是首選飲料,但過多的冷飲會使機體突然性的內冷外熱而失去平衡,影響健康。在出汗后大量喝水也對身體不利,會突然加重心臟負擔,胃液稀釋影響消化,并引發多種疾病。溫的淡鹽水是運動后最好的飲料。
適宜運動
夏季受烈日的影響,許多運動項目就不太適宜進行,體育愛好者可順時知變。比如,以攀登樓梯代替登山,以早晚散步代替跑步等等。夏季最好的運動是游泳,鍛煉的同時還有降溫作用。
科學降溫
鍛煉后全身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增加,皮膚中的毛細血管大量擴張以利余熱散發,此時如馬上洗冷水澡或吹電風扇,毛細血管馬上收縮及汗腺遇冷關閉,會使人感到更熱不可耐,并易患傷風感冒等疾病。